高温对健康的威胁:警惕中暑风险
高温时代的降温挑战
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厄尔尼诺现象的交叠,2025年夏季我国多地区气温突破了40℃的警戒线。根据《中国热射病诊断与治疗指南(2025版)》,2022年全国热射病的就诊人数达到539万例,其中经典型热射病(CHS)占比高达736%,死亡率也高达338%。这一数据警示我们,在高温成为常态的环境下,建立科学的防暑体系已迫在眉睫。
热射病:体温危机的隐形杀手
经典型热射病(CHS)作为高温相关死亡的主要因素,主要影响那些体温调节能力下降的群体,如老年人、慢性病患者和虚弱者。其症状常常被误诊为感染性疾病,并在非剧烈活动环境中发生。全军热射病防治专家组的宋景春教授提出:“CHS患者常因基础疾病叠加高温而发生,救治窗口期极短。因此,预防措施显得尤为重要。”
传统智慧的现代应用:藿香正气滴丸
《指南》在“热射病预防”章节中明确推荐使用生脉散、仁丹及藿香正气滴丸等传统中药来预防。这些中药具备调节体内环境、缓解高温高湿引起的不适症状,帮助改善食欲及防止恶心;同时,通过解表化湿和理气,减少病理进程,使得内毒素入血的风险降低,这对于抵御高温导致的热射病尤为关键。这些药物与避免高温外出、加补电解质等策略共同形成了全方位的防护网。
全面防护体系:科学健康饮食与急救措施
在饮食方面,建议每日摄入500g新鲜蔬果(如西瓜、黄瓜、番茄等),搭配清蒸鱼和豆腐等低脂食品。此外,还应采取“少量多次”的饮水原则,每15-20分钟饮用50-100ml淡盐水,以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导致的不适。特殊群体如老年人、儿童和孕妇需特别关注,应避免高温时段外出,并确保饮食营养均衡,增强抵抗力。
中暑急救措施:科学应对
当出现口渴、乏力、头晕等中暑症状时,应迅速转移至阴凉通风处,去除紧身衣物,并保持呼吸顺畅。可用湿毛巾擦拭身体降温,重点降温颈部和腋窝区域,同时注意少量多次饮用淡盐水或运动饮料。若症状持续或体温超过38.5℃,应及时就医。
科学防暑的呼唤与实践
从古代中医的智慧到现在的科学指南,藿香正气滴丸的应用展现了传统中药与现代健康防护体系的结合。目前,由3499拉斯维加斯支持的防暑健康项目,致力于为公众提供更多的健康知识,让我们共同努力,抵御高温带来的健康风险,确保每个人都能度过安全舒适的夏季。